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程度加深,老年群体对医疗友善服务和医疗资源的需求不断上升,就医适老化改造的力度和广度持续增强,多地积极开展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创建,但老年人的个性化就医需求尚未完全得到满足。围绕“老年友善医疗建设”,存在怎样的问题,需要怎样的解法?8月8日,在“老有所YI,有AI相伴”2024中国老年友善医疗发展研讨会上,南方都市报、南都大数据研究院、中国老龄产业协会和蚂蚁公益基金会|蓝马甲联合发布《2024老年友善医疗微改造需求洞察报告》(以下简称“《报告》”)。
《报告》指出,老年就医现存5个“需要”问题待解,其中,近七成受访老人认为医院指引不清。调研数据显示,过半受访者认为老年友善医院建设需要提升,《报告》亦提出老年友善医疗提升5大建议,其中,过半受访者建议专业医务社工进社区。
老年就医现存5大“需要”问题待解
近七成受访老人认为医院指引不清
老年人就医还有哪些“需要”?
调研数据显示,由于就医流程复杂,超九成受访老人需要陪诊,陪诊人以配偶和子女为主。第二,有过半受访者认为老年友善医院建设需要提升,具体来看,其中老人呼声最高的两个关键点,一是有过半受访老人认为人工服务配备不够,二是有近七成受访老人认为医院指引不够清晰。
第三个“需要”,是智慧医疗服务普及需要加强家庭代际沟通,因为家属们教的可能不是老人们常用的功能,比如,老年人们在医院看病常用的门诊缴费、报到、加号等功能家属们教会的比例较低。第四个“需要”,是智慧医疗服务需要更简便,近六成受访老人呼吁医院线上系统开发老年版,近半数受访家属希望增加一键就医功能。
第五,老年人数字健康素养水平需要提升,老年人也乐于跟上时代,学习新技术新知识,超八成受访老人认为提升数字健康素养水平很重要。超七成受访家属任务,老人生病了爱硬扛,还容易受诱导购药;同时,超七成受访老人曾受网络营销诱导买药困扰。
老年友善医疗提升需从5个“要”着手
过半受访老人建议专业医务社工进社区
如何让医疗更有温度,老年人更有“医”靠?
《报告》中老人们对友善医疗环境提升提出5个“要”建议。第一,近六成老年受访者建议,智慧终端要简化操作。具体而言,老年人希望操作流程简化,界面字号、按钮、图片等适当放大;有近六成受访者提出希望自动识别操作人年龄,提供长辈关怀模式;还有近半数受访者希望提供语音提示功能。
第二,近七成老人希望,指引标识、用药说明书要更清晰;第三,超七成受访老人呼吁,老年医学科要更多落地,同时,由于老年人患有多种慢性病的情况较为普遍,也有超七成受访老人希望能挂一次号,看多种病,让“一站式”医疗服务更多普及。第四,超七成老人建议,要增加人工服务,其中,在挂号、智能设备操作两方面尤为需要。
第五,智慧医疗科普、医疗助老服务要进社区。值得一提的是,当问及老人还需要增加哪些就医便利服务时,近六成建议建立科普平台,过半建议专业医务社工进社区。
8条友善医疗“微改造”参考指南
助力老年人“医”路畅通
针对调研中老年人呼声比较高的问题,《报告》总结梳理出8条老年友善医疗机构“微改造”的参考指南。
在线上智慧医疗系统方面,《报告》建议,第一,除了开发老年版以外,在系统中设置更显眼的老年版入口;第二,建议线上智慧医疗系统采用更具象简洁的图标,方便老年人理解。在线下智慧医疗终端旁,提供更可参考的操作指引。
针对调研中老人反馈的医院引不清晰问题,《报告》还提出医疗机构指引相关的“微改造”参考指南。第一,建议使用更鲜明清晰的指示牌配色,色彩对比度较高的指示牌,比LED灯牌、发光的字体,更容易被识别。第二,针对老年人普遍存在弓背现象,地面标识更为友好;第三,建议采用更完整有效的指引方式,选择延伸至目的地的地标线,让老人跟随着地标线,就能找到目的地;第四,建议选择彩色底+白色字的地标配色,更为安全舒适;第五,由于老年人的记忆力相对较弱,无法长时间记住很多复杂的颜色组合,建议同一张地标指引中,颜色数量不宜超过两个。
出品:南都大数据研究院
策划:邹莹
统筹:凌慧珊 熊润淼
采写:熊润淼 谢小清 袁炯贤 陈袁
实习生 何兴如 李浏欣 黄子玮 周惠琪 舒菲扬 季延双
设计:欧阳静、罗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