编辑|t
引言
作为中国传统的祝福语之一,“五子登科”常常用于祝愿对方子女能够拥有好前途的场合,后来,这一俗语还演变出五子夺魁、五子高升这些意义相近的词语。
(五子夺魁)
那么为什么偏偏是“五子”,而不是“三子”或“六子”呢?其实,这一祝福语背后还有一段历史故事,记载这一典故的地方我们也并不陌生,它就是《三字经》。
一、《三字经》中窦燕山,教子有方成典故
南宋时期,王应麟在撰写《三字经》时,为了让世人能够意识到子不教父之过,只有对孩子不溺爱,不放纵,多加教导,才能子女未来得以安身立命,前途光明的道理,引经据典,从五代十国时期的后周,找出了一个例证。
这一典故被他概括为十二个字:“窦燕山,有义方,教五子,名俱扬。”“五子登科”中的“五子”,指的正是窦燕山的5个儿子。
(状元及第)
窦燕山是后周朝廷的一位大臣,家中衣食无忧,然而,有一件事始终困扰着他。那就是自己30多岁,仍然没有一个儿子。
窦燕山自幼丧父,母亲含辛茹苦地将他抚养成人。不孝有三,无后为大。一向孝顺母亲的窦燕山很是为此发愁。
有一天,窦燕山在夜中做了一个梦,梦中竟见到了他早已去世的祖父。祖父劝导他如果从现在开始,多做善事,或许能够感动上苍,让窦家不会绝后。
(做梦)
窦燕山醒后若有所思,从此便开始救人济世。他修身积德,过着简朴的日子,钱财全部用于救济穷人。亲友家中有人过世,丧事无钱操办,他出资帮人入殓;对于那些连饭都吃不上,生活穷苦的人们,他还会授人以渔,借钱给他们做生意,很多人过上了温饱的生活。
除此之外,窦燕山还十分注重教育的作用。他本身便是有名的藏书家,后来又收集了不少图书,建起了40间“义塾”。
他又出资聘请老师,使当时许多渴望读书却又无钱求学的青年人,也能够入学听讲深造。一时间,穷人们提到窦燕山的名字,无不感恩戴德。
也许是窦燕山的所作所为真的感动了上苍,后来他相继有了5个儿子。
(窦燕山与五子)
窦燕山对5个儿子视如珍宝。但同时他也深知教育的重要性,因此,他对5个儿子严加教导,5个儿子也非常争气,本就聪慧的他们在耳濡目染之下,不仅有很高的文化素养,道德品行也十分优秀。当时人送称号“窦氏五龙”。
(窦燕山课子图)
后来,五个儿子仪、俨、侃、偁、僖相继及第,长子窦仪后来在北宋时颇得器重,在窦仪53岁去世后,皇帝赵匡胤十分惋惜,感叹上天何必要如此早地夺走自己器重的人才。
(窦仪)
总之,窦燕山教子有方,后人也正是从这一典故中,提取出了“五子登科”这一成语,而这一带有祝福寓意的成语,还以图画的形式,成为了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之一。
二、“五子登科”化作图案,却与动物有所关连
最能直观表达五子登科的图案,便是5个小孩。
(五子登科绣品)
除此之外,还有一种方式,便是将其与动物联系起来。
第一种动物便是鸡,用鸡来象征“五子登科”,常见的图案是一只鸡带着5只小鸡。“鸡”的发音与“吉”相同,代表吉祥。鸡通常为雄鸡,因为雄鸡头上有鸡冠,而“冠”又与官同音,而5只小鸡则象征五子。
(平针绣“教五子”荷包)
上图中的荷包除了小鸡和雄鸡之外,还加入了鸡冠花,意为“官上加官”。
因此,1只雄鸡与5只小鸡的组合,从古至今,都被作为传统的吉祥图案式样。在绘画、雕刻。刺绣等领域中广泛应用,既能表达家庭美满和睦,子孙满堂,也能表达子孙高中,前程似锦的美好祝愿。
(齐白石所绘的“五子登科”)
第二种动物便是猪。也许有人会感到好奇,猪和五子登科有什么关系呢?
用猪来表示五子登科时,通常是这样的场景:一只大猪身下簇拥着5只小猪仔,其乐融融。这幅场景描绘的是金玉满堂,寓意五子登科,六畜兴旺。
(紫砂雕塑摆件)
猪古代又叫“豕”,“家”字的甲骨文就是一座房子里有一只猪。要知道,猪在古代是财富和地位的象征,在周朝,只有贵族才能够吃到猪,再后来,只有有钱人家才能养得起猪。
由此可见,用于表达五子登科的图案主要有两大类,一类便是孩童,另一类则是用动物代指。
(教五子长命锁)
三、吉祥话巧变讽刺语,“五子”暗嘲民国乱象
然而,在民国时期,中国时常陷入动荡不安。民不聊生的战乱局面,而借此大发国难财的人也不在少数,为了讽刺一些官员的歪风邪道,一些词语也就被赋予了新意,从祝福语变成了讽刺语。“五子登科”便是其中之一。
在抗日战争胜利后,中国满目疮痍,百废待兴,国民党政府派人对被日本占领的国土进行接收,而那些接收大员们却借机大敛钱财。
人们便将“三阳开泰”改为“三洋开泰”,借这一词语讽刺国民党不捧国货捧洋货,伸手和百姓要大洋,还巴结日本人,“爱东洋”。
这“三洋”道出了国民党无视百姓疾苦,只顾自己享乐,骄奢淫逸的乱象。
“五子登科”也被赋予了新意。作家张恨水在1947年写了小说《五子登科》,同样是嘲讽这些接收大员。这里的“五子”成为了金子、房子、票子、车子和女子。国军抢金要财,要车要房还要逛窑子,十分讽刺。由此可见,在特定的历史时期,一些祝福语也会拥有其他含义。
(张恨水)
看了这篇文章后,相信“五子登科”的由来与含义,大家都应该有所了解。下回在表达对亲友的子女的祝福时,不妨也用这一祝福语,表达对孩子未来的期盼。